首頁 > 專業領域
行政機關在執行公共政策和法律時,可能會做出影響人民權益的決定或處分,而當這些行政行為對人民造成不公時,行政訴訟程序便是維護個人權益的重要法律途徑
隨著網路的興盛與快速發展,言論自由的界限經常成為爭議的焦點,尤其是社群媒體上不乏針鋒相對的激烈評論與惡意中傷。
收到到案通知書或刑事傳票時,一般人可能會感到驚慌、不知所措,擔心自己是不是已經成為犯罪嫌疑人?或是否需要承擔未知的法律責任?
勞動事件法於民國107年11月9日制定,於109年1月1日正式施行是一部專門針對勞動爭議處理而制定的特別法律
薪資待遇是否合理,甚或高於預期,經常是勞工在篩選工作時的一大重點,薪資調漲固然為大眾所求,但被雇主單方面調降薪資時,勞工往往會陷入糾結
公司法第163條的股份自由轉讓原則,規定原則不得禁止股東賣出股票,但公司法及證交法允許了在某些原因可以透過「章程」限制賣出。但如果是透過「契約」禁止股東賣出股份呢?是可行的嗎?
公司經營者經常在詢問,公司缺錢的時候招募新股東(募資),可以要求這些股東不要賣股票嗎?就法律而言,即是「股份有限公司是否可以禁止認股的股東轉讓或賣出股份」呢?這涉及到公司法第163條,以及公司法的體系
內線交易罪一旦成立,如何計算內線交易罪獲利數額,多年來莫衷一是。如果有買賣成交股票,究竟到底要不要扣除大盤影響走勢?
虛擬貨幣市場自比特幣誕生後迅速崛起,吸引大量投資者爭相湧入,然而,相關詐騙行為也日益猖獗。由於加密貨幣的去中心化與缺乏監管,詐騙手法層出不窮
在最低工資不斷調整、通膨壓力上升的現今社會中,工資問題正成為社會討論的焦點,尤其在COVID-19疫情後期,許多勞工遭遇工資凍結、裁員或工時減少等情況,此時,工資究竟應如何計算?
死刑存廢的爭議在台灣已經有長達數十年的討論,這個議題牽涉到社會的正義、道德以及人權等多重層面...
美國國會於1990年立法制定的一項移民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