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資 | 什麼是工資?工資的判斷標準是什麼?

勞資 工資


在最低工資不斷調整、通膨壓力上升的現今社會中,工資問題正成為社會討論的焦點,尤其在COVID-19疫情後期,許多勞工遭遇工資凍結、裁員或工時減少等情況,此時,工資究竟應如何計算?這經常是勞資糾紛中的主要爭點,若不清楚工資的定義,可能會無法主張應有的權益;另一方面,對於公司來說,大眾對於勞工權益的關注度日漸提升,使得雇主必須更加審慎處理與工資相關的問題,以避免面臨公眾的批評和品牌聲譽的損失。


 

何謂工資?


依據《勞動基準法》及其相關法規,工資是指「勞工因工作而獲得的報酬」,包括工資、津貼、按計時、計日、計月、計件以現金或實物方式給付的獎金及其他任何名義的經常性給與。意即,凡是與勞務對價相關的報酬,無論名稱為何,只要是經常性地給付,都視為工資的一部分。


工資的構成要件


依據我國相關法規對工資的定義,工資必須符合兩個要件:一是與勞工的工作表現或職務直接相關,二是屬於經常性給付,以下將針對這兩個要件進行說明:

與勞工的工作表現或職務直接相關

工資必須與個人的工作表現或所執行的職務直接相關,這代表工資是勞工因提供勞務所應得的報酬,屬於勞動契約中的對價部分。

 經常性給付

工資必須具有固定的發放頻率,不論是按月、按週或依據工時進行的支付,均屬於經常性給付。這種給付態樣旨在確保勞工收入的持續性及穩定性,是勞工生活保障的一部分。

至於工資的名稱為何,常與企業的習慣用語、職業性質或內部制度而有所不同,並不約束法院對報酬內容進行實質判斷。


常見的工資類型


工資的範疇十分廣泛,涵蓋了所有與勞務有關的報酬,包括基本工資、加班費及各項津貼等,以下列舉幾種常見的工資類型:

  1. 基本工資

即固定支付的薪資,勞動部每年會根據經濟情勢、物價、就業市場等變動來調整最低工資,不論是按月或按工時計算,均有最低報酬的限制。

  1. 加班費

加班費是勞工因延長工時或在例假日工作而應得的額外報酬,依法分別訂有不同的支付標準。若勞工在特定時間工作,例如深夜,雇主可能還需支付額外的補償費。

  1. 津貼

津貼是公司為因應勞工在工作中的額外開銷或特殊需求,而額外支付的報酬,通常具有補償性質,包含餐費津貼、交通津貼及職務加給等,以下介紹幾種常見的津貼類型:

名稱

內容

是否屬於工資

餐費津貼

補償員工在工作時的餐飲費用,無論有無實際支出,通常以按月給付的方式固定發放。

交通津貼

為補償員工上下班通勤的交通費用,通常針對交通成本較高或工作地點偏遠的情況發放。

✓ 

職務加給

公司針對擔任特定職務或負責額外責任的員工,如擔任管理職,或是技術等級來發放的額外補助。

✓ 

危險津貼

若工作內容具備一定程度的危險性,或工作環境可能對員工的身體健康有所影響,公司額外發放的補償金。

✓  

差旅津貼

公司支付給員工出差期間的交通費、住宿費等費用。
(如是固定每月都會給付定額員工的交通補貼,還是可能符合經常性的要件,而被歸類於工資喔!)


(不具經常性) 

婚喪補助津貼

員工在結婚或喪葬時,公司發放的津貼或補助金。


(與工作無關,亦不具經常性) 

 
  1. 獎金

獎金通常是企業為了獎勵員工達成特定目標或表現優異而支付的額外報酬,大多與勞工的工作表現或公司整體業績相關,以下也介紹幾種常見的獎金類型:

名稱

內容

是否屬於工資

績效獎金

若是依據員工的工作表現或達成的業績目標而固定按月或按季發放,則屬工資的一部份。

全勤獎金

公司依員工的出勤情況所發放的獎勵金,與員工工作情況直接相關,且通常按月計算,具鼓勵性質。

✓ 

年終獎金

公司根據整體營運成果,而非基於勞工個人的日常工作表現,在年底時發放給員工的獎金。


(屬恩惠性質,且無經常性)

專案獎金

針對員工在某項特定專案中表現卓越所發放的一次性獎勵。


(僅一次性發放)

節慶獎金

通常不與員工的工作表現掛勾,僅在特定節日發放,如公司在春節、端午節或中秋節發放的節金或禮品。


(屬恩惠性質,且無固定發放頻率)


切記!以上表格內容僅供參考,實際是否屬於工資,還是要看前述說明的構成要件喔!


保障雙方權益,避免勞資糾紛


看完今天的介紹,大家對工資的定義與計算是否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呢?了解工資的定義與其計算方式不僅能保障勞工法律上的權益,同時也能確保雇主合法合規經營。為避免工資相關的法律糾紛,勞工應熟悉自己的勞動契約內容與薪資計算方式,雇主則需遵守《勞動基準法》規定,保持資訊的公開透明,以確保工資項目都符合法律規範。此外,建立清晰的工資發放制度和紀錄,並定期與員工溝通薪酬結構,也能幫助雙方保持良好的勞資關係,避免未來可能發生的爭議。

>立即諮詢

TOP